close
軍旅生涯第50天,今天到侯硐去作現地調查,有很深的感觸,如果舊建物改建再利用沒做好的話,其實真的不如不作,一個地區的建築元素沒辦法釐清事先提出,僅能移植其他地點的成功經驗,就無法成功塑造具有當地色彩的地方建築,像侯硐的舊建築再利用,雖然保有原有建築的輪廓,但是粗劣的手法,暴力的加上現代便宜鋼骨、劣質木材,施工品質又差,而且室內完全沒有保留舊有遺跡可供憑弔,破壞了思古幽情,假觀光之名行破壞文化之實。
現在開發的手法就是不斷的建停車場、遊客中心、咖啡廳、藝品店、戶外走廊,將舊有建築翻新可供放置文物,但是這完全是站在中央高高在上的想法,但是一個遊客從火車站或停車場下來,第一眼所及的是車站前的建築,但是凌亂無比的鐵皮加蓋、無法統一的遮雨棚,完全無法成功塑造一個入口意向,告訴遊客說他們已經來到一個風景區,而且缺乏一個完整的故事般文化深度。
所以首要任務是文化深度,透過現有的文史工作室,瞭解具當地色彩的傳奇故事、歷史事件、透過媒體的播放、電視劇開拍或像勝興車站有7-11的紀念品宣傳,都大大增加遊客的興趣,先有故事之後,以後遊客來訪時,現地居民及解說人員才有一套故事可以宣傳,第二步再來想要如何改造風景區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符合勝興車站之景觀餐廳




再來的任務是塑造入口意向改造。因為先投入文史工作的瞭解與宣傳,應清楚侯硐地區的建築元素,再以專案申請方式,補助當地居民辦理建物改善,當全部建築物有了統一元素呈現之後,再來的重點是電桿地下化,那遊客參觀的重點不再是那一點點的煤礦坑口或頹圮的選煤場,而是彷彿置身於類似合掌村的文化聚落,觸目所及處處是風景,像台灣苗栗的龍騰斷橋,只有公廁跟簡單的步道系統,但是整個感覺就很有思古之幽情,另外還有勝興車站,也是沒有遊客中心這些硬體,只有路邊停車格,但是造就了多少沿線餐廳,而沿線的餐廳也紛紛豎立自己的建築特色,所以操作的手法不是公部門的硬體建設,而是一個地方的建築特色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勝興車站旁具建築特色之餐廳
當這些元素進駐之後,自然有民間力量會投資咖啡廳、餐廳、民宿,這時候公部門要投入的是管理手段,各種娛樂餐飲事業,建築元素如何統一,如何保障消費者不被不肖業者坑殺,當假日人多時如何管制交通,協調客運業者加開班次或加開台鐵列車,而這些手段應該是人潮大量出現後該介入的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kyed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