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           最近在看嚴長壽所寫的『我所看見的未來』,這本書在台北縣政府已經被奉為觀光發展的聖經,裡面的確指出台灣未來的發展方向,一定要保有在地文化與在地特色,但是就金瓜石而言未來的發展是什麼,先拋開觀光旅遊局主導的『金九海陸空旗艦計畫』和文化局主導的『區域型計畫』不談,單純以一個金瓜石在地人的想法,想金瓜石的未來,金瓜石的特色是什麼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歷史遺跡導覽:金礦、銅礦挖掘、運送、冶煉所遺留下來的遺跡,目前黃金博物館所展示和介紹的,並不足以介紹這山谷的歷史故事,如何結合當地熱心人士,以付費方式將觸角推展出園區,應是小成本但高效果之方式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歷史遺跡復舊:金瓜石地區有特有之水圳橋,是否可引流山泉水恢復供水功能‧除可便利現地居民成為植栽或洗滌用水,亦可吸引遊客觀賞之賣點。
           螢火蟲復育:據在地陳姓老礦工退休人士說,浪漫公路旁因全線沒有路燈,所以有螢火蟲,這一點尚待考證,如果浪漫公路有的話,代表金瓜石這個山谷要復育螢火蟲的可行性應該很高,單純解決路燈問題就可以了。
           特有植物復育:目前社區積極復育金花石蒜,因金花石蒜可觀花,極具觀賞價值,相關資料可參考以下網址:http://travel.udn.com/mag/travel/storypage.jsp?f_ART_ID=11558;另外本區亦有相當族群數量的鐘鄂木‧亦可進行復育。
           金屬工藝創作:現有黃金博物館每年皆有金屬工藝課程教導,培育在地居民金屬工藝創造之基本技能,場地目前係商借瓜山國小進行,今年煉金樓將於九月前開放,屆時將邀請駐館藝術家進駐,因此博物館應該利用煉金樓前之建物,改建為金屬工藝教室,讓有興趣民眾可以進行付費體驗活動,並開放平時夜間時段讓在地居民進行創作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 特色聚落:我之所以用特色聚落這個名詞,取代藝術村這個名詞,最主要是不一定居住此地的人都要是藝術家,但是聚落的景觀並需要有特色,每一個轉角都有可能發現令人驚豔的感動,吸引遊客以步行的方式體驗聚落之美,但是現有建築形式紊亂,電桿、招牌、菜園皆破壞整體景觀,應仿造侯硐提出之景觀再造計畫,進行整體地景改造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 地目變更:目前的發展方式遇到瓶頸,現有開發方式以專案特許的方式開發,如黃金博物園區發展以專案變更方式,變更為文教用地,但是同為礦業特定區的其他住戶則無法變更,自然無法經營民宿或作其他營業使用,惟本區皆屬於『瑞芳風景特定區』範圍內,但實際規劃時並無整體風景區規劃概念,故縣政府推動時格局必須坐大,將『瑞芳風景特定區』內所有地面變更為觀光遊憩用地,再依現行使用方式,規劃景觀保留區、開發區等等,才能有一整體開發的概念導入,避免專案開發的點到點方式,反觀日本,風景區內之整體景觀井然有序,並非點到點間漂亮而已,沿線也是透過充分規劃,再看愛琴海的發展方式,其實金瓜石有這樣的潛力,遊艇接駁至水湳洞後,沿途上山如果可以整體規劃,營造整體景觀,這樣才具有國際競爭力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 交通運輸:交通運輸大家都侷限在台車、纜車或著公車的作法,但是如果另類的思考,以台車的形式但是裝塑膠輪子,電動馬達可以跑柏油路呢?可以大幅減少軌道興建費用,現在光水湳洞到勸濟堂的台車,興建費用高達六億,而且鋼鐵不斷飆漲,如果花一億來作電動台車呢?應該綽綽有餘吧,而且大家可以買一日券的方式,隨到隨搭,水湳洞到勸濟堂、黃金博物館可以行走金水公路,在地居民可以開車走小路下山,其他車輛一律交通管制,兼具特色與交通抒困。
           其餘規劃中的黃金博物館BOT二期開發為日式度假村,或是規劃十三層遺址為大型劇場、台車、纜車等系統都看不出來與在地人合作的項目,甚至是與民爭利,我想除了所謂的與國際接軌的國際標等等的思維外,在發展一個地區時,應該要注重在地人的想法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kyed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